現(xiàn)代心理學正面臨著人們對它的希望以及它實際能給人帶來了什么?這種日益尖銳的矛盾。實驗室實驗法也正在遭到人們的質(zhì)疑:通過對一小部分人實驗得出的結論,就一定能運用到廣大的實踐領域嗎?僅僅是抽樣的被試,能代表千百萬形形色色的人群嗎?代表性有多大呢?諸如此類的問題隨處可遇。的確,在科學實在論的前提下,實驗室實驗法這種量化方法很難對人心理活動的多樣復雜性做出良好的解釋,也就在所難免存在很多問題。
過分強調(diào)數(shù)據(jù)而忽略了內(nèi)在心理活動:實驗法是一種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其結果要求用數(shù)據(jù)的形式得出一個結論或者是證實一個已存在的結論,當今的心理學研究中,往往只在乎這個結論。所以在實驗時,通常只記錄被試的數(shù)據(jù),而欠缺對被試不同的心理過程進行觀察。要知道,人的心理與一般的物的心理特征不同,在研究過程中它會發(fā)生變化。
人們所面臨的環(huán)境不同,心理活動自然也會不同,這也就意味著實驗室實驗這種控制條件下的心理和人們在普通環(huán)境中的心理是存在差異的。在心理實驗中,主試和被試難免交互影響,而被試在實驗過程中的反應也未必都是由于刺激本身所引起的,被試在接受刺激的時候,都會存在著一定的主觀因素。那么,實驗室得出的結論是否能很好地說明和解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呢?這便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個別群體參加實驗,結論不能廣泛地推廣:有人曾經(jīng)這樣形象地比喻現(xiàn)今的實驗心理學,說它是美國白人大學生的心理學。這句話,乍聽起來,可能會覺得有點夸張,但是慢慢咀嚼,會發(fā)現(xiàn)說的也頗有幾分道理?,F(xiàn)今的心理學實驗被試的來源面很窄,大部分被試都來自在校大學生,要么就是某個小學,某個中學的學生,像一些工人、農(nóng)民、商人、軍人等都很少作為被試的對象。不難猜測,如此的樣本實驗,得出的結果應用的范圍能有多大。這能解決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問題嗎?心理學是為廣大人民群眾,包括各個層面的人服務的。實驗心理學以如此狹小的實驗對象來研究,是不是有些以偏概全呢?
研究主題狹隘,應用性差:英國學者保羅·凱琳指出:“實驗心理學不能解釋什么是本質(zhì)的人,而且它所呈現(xiàn)的進展越大,實際上它就越遠離心理學所應該具有的目標??毫無疑問,所有心理學方法都應根據(jù)人性的標準進行判斷。”實驗心理學由于堅持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可證實性、可觀察性,而不得不縮小心理學研究領域,舍棄本屬于心理學領域的很多方面。這是因為心理現(xiàn)象是復雜多樣的,而且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被證實、被觀察和可重復研究的僅是它的一部分。目前的心理實驗大都集中在幾個領域,譬如當今較高級的實驗方法:腦功能成像(FMRI)、事件相關電位(ERP)、眼動等方法都比較集中地致力于語言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而且相當一部分學者都忙于從事理論上的研究,采用各種范式,利用各種材料來證實某個理論,甚至想把某個理論研究到“縫衣針的針尖”一般越細越好。這時候的研究已經(jīng)是及其深入的對某個微小的細節(jié)進行的研究了,范圍已經(jīng)很窄了。相反,很多人對應用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卻少之又少,嚴重脫離實際,這樣的研究結果對大部分人的大部分生活已經(jīng)沒有太多的意義了。“新近特別受重視的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取向,在有的心理學士看來如果以神經(jīng)生理作為解釋復雜行為的唯一因素,那么勢必會陷人行為主義以偏概全的覆轍。”也有的心理學家認為,認知神經(jīng)科學極可能因研究取向過于窄化而傷害其自身的發(fā)展。所以說,理論研究得越是深入,心理學離人的現(xiàn)實生活也越是遙遠,應用性也就越差。